??? 6月4日, 2015年德州市西瓜瓜王大賽在平原縣王打卦鎮(zhèn)舉辦,該鎮(zhèn)李孟樓村瓜農(nóng)任善華摘得 “瓜王”桂冠。
??? 瓜王大賽專家評委從單瓜重、糖度、風味三項評分,最終,任善華的西瓜綜合得分第一名。
??? 學種瓜,到青州免費給人當學徒
??? 今年52歲的任善華,種植西瓜已有23年,是平原縣第一批種植大棚西瓜的人。談起種植西瓜的初衷,任善華說: “那時一共4畝多地,沒其他收入,日子過得窮,就拼命想賺錢的路子?!?BR>??? 1992年,任善華在電視上看到青州種植大棚西瓜大豐收的報道,他躍躍欲試。當時他是李孟樓村4小組組長,經(jīng)過反復商量,他和另外4個村民一起去了青州。
??? 在青州譚坊縣西瓜種植戶的大棚里,任善華免費給人打工,學習育苗、嫁接、種植。感覺時機成熟后,他回家建了3畝大棚。
??? 然而,在實際操作中,任善華遇到了很多技術問題。有的活兒明明跟著老師學會了,回家自己卻干不了。每當他遇到解決不了或者不明白的問題,就攢一塊再去青州,每次學習四五天,一年至少去4次。任善華說: “大棚西瓜種植最主要的就是技術,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和積累?!?BR>??? 第一年,任善華的西瓜收獲了1萬多斤,但由于技術欠缺,次瓜率達到40%以上。為了提高種植技術,除了去青州學習外,他還訂閱了各類種植報刊和科技書刊。
拓市場,每天只睡3小時
??? 除了技術難題,任善華面臨的還有西瓜的銷售問題。由于是散戶種植,沒有形成規(guī)模,只能靠自己往外送。為了開拓銷路,他下足了力氣。
??? 起初,任善華買了一輛二手機動三輪車,天天到德州瓜菜市場去銷售。為了能占個好攤位,他和妻子房清坤每晚11點準時從家出發(fā),開兩個多小時到市場門口排隊、占位。在西瓜成熟的一個多月里,倆人白天賣瓜、摘瓜,連夜趕往市場,每天最多能裹著棉大衣在車上睡3個小時。
??? 在市場上銷售時,任善華堅持先嘗后買, “不好吃不要錢”,并利用閑暇時間,到市場的廣告欄和外地客商那里分發(fā)廣告,擴大西瓜的知名度,功夫不負有心人,有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。 20多年來,德州的批發(fā)客商張樹每年都要從任善華這里批發(fā)西瓜,他說: “老任的瓜我放心,賣得也快”。
帶鄉(xiāng)鄰,發(fā)展西瓜專業(yè)種植村
??? 走進李孟樓村,村子里都是寬大的瓦房,裝修得跟城里的樓房一樣,這樣的好日子都是靠西瓜種植換來的。
??? 2005年,經(jīng)過投票,任善華當選為李孟樓村支書,而這時,他的西瓜種植技術也越來越成熟。 “一人富不算富”,如何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成為他日夜思考的問題。
??? 從育苗、嫁接到大棚管理,任善華撇下了自己的瓜棚,去給村民進行技術指導,并提供資金和設施支持。村民任吉營家兩個孩子均有智力障礙,日子過得難,在任善華的鼓舞下他開始種植西瓜??墒堑韧诤脺稀⑹┩攴室院?,卻無論如何也拿不出錢來建瓜棚了,于是準備改種棉花。任善華得知后,立刻把自己家的竹坯拉到任吉營的地里,幫他建起了大棚。
??? 如今,李孟樓村150多戶人家,有近七成搞西瓜種植,而且一年比一年多,本村的地種完了,村民還到鄰村去承包土地種瓜。現(xiàn)在,全村僅西瓜一項收入就達500多萬元。
??? 今年,西瓜價格不如往年高,但李孟樓村的大棚西瓜還是早早地被搶購一空,遠銷北京、天津、遼寧、吉林等地。談起今后的發(fā)展,任善華介紹,他們正在準備建立合作社 “抱團發(fā)展”,并注冊西瓜商標,讓李孟樓村的西瓜種得更多、銷售得更遠。
??? □本報通訊員 王芳 王曼曼 唐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