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人頂兩人,難解又難分。自己摔自己,底下定乾坤。 ”這是人們描述二貴摔跤時的一首打油詩。在今年德州市網絡春晚的舞臺上,二貴摔跤這個節(jié)目讓許多人眼前一亮。
表演二貴摔跤時,表演者背負一個被做成兩個扭纏在一起的人狀木架,在道具圍子之下,以雙臂雙腿扮作四足,模擬二人摔跤動作,以掄、轉、滾、翻、摔、下絆、托舉、互相扭摔等武術套路和摔跤技巧,做出許多滑稽逼真的摔跤動作。本期潮人類采訪對象,就是二貴摔跤的表演者浩天。
少時艱辛學藝路
浩天1995年出生在陵城區(qū)趙家寨村,在他10歲那年,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,認識了一位街頭賣藝的民間老師傅。初次看特技表演,浩天就深深入了迷。當他提出向老師傅學習這些民間已近失傳的特技絕活時,老師傅以為這只是小孩子鬧著玩,便拒絕了他。在因緣巧合之下,浩天與老師傅又接觸了幾次,才終于得到他的認可。
就這樣,10歲的浩天開始跟隨老師傅走江湖賣藝,最初他覺得很好玩、很興奮,脖纏鋼筋、口吞氣球、二龍戲珠……跟著師傅學習這些絕活,讓他應接不暇??墒莾H僅半年過后,浩天就想放棄了,“當時說什么也不想練了,很想逃離,因為練這些東西太苦太危險了,比如口吞氣球吧,充好氣的氣球吃進去,在胃里炸開,每次練完之后老是吐,弄得身體很難受。 ”浩天回憶道。
每當浩天練功受挫時,老師傅就一點一點引導、幫助浩天。在他失去信心的時候,給他講了許多以前天橋上、廟會里民間賣藝人的逸聞趣事。 “很多手藝已經徹底失傳,我們再也看不到了。但還有不少遺落在村莊角落里,不為人知,你想不想去挖掘這些民間已近失傳的藝術呢? ”在老師傅的諄諄教誨下,浩天才終于找回勇氣和動力,重新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。
輾轉數地,學習民間絕活
2010年,浩天從老師傅那里學成出師,對變臉萌生出極大興趣的他,去了四川遂寧一家歌舞團,學習川劇變臉。
在川劇的世界里,無論悲劇還是喜劇,凡是情感波折、內心激變之處,變臉皆有用武之地。它以其怪誕猙獰的面相變化,來表現人物內心不可名狀之律動。變臉作為一種對人物內心獨特的表現手法,無疑增加了川劇本身的表現力和吸引力。浩天說:“變臉這門絕活機關重重,是川劇的看家絕技,也是國家二級機密。我只在那里學了一年時間,還有許多東西需要自己繼續(xù)琢磨鉆研。 ”
從四川回來之后,浩天又去了河南商丘,在那里的一個村子一待就是半年時間,跟當地的草臺班子學習二貴摔跤。
二貴摔跤相傳始于清康熙年間的滿族民間舞蹈,形成于道光末年前后,上世紀50年代以前,還可以經常在花會、節(jié)日里見到?,F在,就連看過這個表演性體育項目的人也越來越少了。浩天說,無論是去學變臉還是二貴摔跤,自己的初衷都是去學習這些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。 “多一個人練成這些技藝,它們就晚一天消亡。 ”浩天說。
希望能登上下一屆網春舞臺
2011年,學完二貴摔跤的浩天,本想找個工廠去打工掙錢,但機緣巧合下,他在網上認識了德州鼎藝文化傳媒公司的老板李兆亮,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,浩天走上了商演之路。
“我學了這么多東西,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去表演它們,如果不是遇到這個契機,很可能就去干完全不相關的工作了。 ”浩天說,從事商演4年以來,有些時候表演的節(jié)目危險性很大,像縮骨功、鋼槍刺喉等等,都是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做,每次表演之前,他都會 把所有道具仔細檢查 一 遍,以防意外發(fā)生。 “但是當表演完成后,觀眾掌聲雷動、為你喝彩的那一刻,就感覺什么都值了。 ”他說。
在今年網絡春晚上,浩天為大家表演了變臉和二貴摔跤兩個節(jié)目,說起網春的經歷,他顯得很興奮,“這是我第一次上網絡春晚,彩排的時候就很緊張,正式表演時,有一股巨大的使命感讓我高度集中注意力,生怕出一丁點錯,對不起臺下的觀眾。 ”采訪的最后,浩天笑著說,他還有很多拿手絕活,希望能登上下一屆的網春舞臺,為大家?guī)砀嘈迈r有趣的特技表演。
□本報記者 張瑩 實習生 劉立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