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到平原縣龍門街道辦事處王仙村王秀蘭的家,五間土坯房,室內陳設簡陋卻干凈整潔。其中的兩間房子里,躺著兩個癱瘓病人,一個是她的丈夫,另一個是她的父親。王秀蘭每天都要在兩屋之間來回穿梭照顧病人,一堅持就是13年。
留家招婿,為父母撐起一片天
王秀蘭家中姊妹五個,她為長女,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,靠種地養(yǎng)活一家人。父親患有高血壓,母親有心臟病,看著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們,王秀蘭決定在家招婿以方便照顧父母。
1986年,20歲的王秀蘭經人介紹認識了鄰村23歲的齊美艷。二人一見面便情投意合,當年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?;楹螅R美艷在外當廚師掙錢,王秀蘭則在家照顧父母。次年,兒子的出生,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聲笑語。
丈夫是個熱心腸,因為有廚師這個手藝,村里誰家有紅白喜事,需要宴請的時候,他都會不請自到,給別人幫忙。那時候,丈夫在外打工,王秀蘭在家照顧老小,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
接連不幸,兩位至親先后臥病在床
天有不測風云,2000年,38歲的齊美艷突患腦血栓。那年秋天,齊美艷晚上起床上廁所時,突然摔倒在地,王秀蘭連夜用三輪車把他拉到附近的診所診治。醫(yī)生診斷為腦血栓,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,齊美艷的病情有所好轉。
在王秀蘭的精心照顧下,丈夫身體有所恢復,為了不拖累妻子,他拖著病軀外出打工,在建筑工地做小工,推石料、砌磚……臟活累活,他都咬牙堅持著。
2002年,夫妻倆決定養(yǎng)豬創(chuàng)業(yè),可就在豬圈剛剛蓋好的時候,丈夫舊病復發(fā)。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,齊美艷仍無法說話、生活無法自理,并最終癱瘓在床。
家里的頂梁柱徹底倒下了,此時,父母年事已高,兒子尚未成年,生活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王秀蘭身上。一家人僅靠十多畝地生活,為給丈夫看病,已花光家里所有的錢,兒子初中畢業(yè)念技校,她硬著頭皮借遍了親朋好友,才湊齊學費。
生活不管多困難,王秀蘭始終都沒有放棄丈夫,聽人說針灸有效,她就騎三輪車帶著丈夫去做康復訓練。8個月后,丈夫可以拄拐在屋里慢慢活動,但是仍然不能說話。
屋漏偏逢連夜雨。 2005年,68歲的父親因動脈硬化引起腦血栓導致偏癱。突然間,家里有了兩位癱瘓病人,一天下來,照顧他們常常讓王秀蘭忙得焦頭爛額,但是王秀蘭沒有放棄,為了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照顧他們,王秀蘭把家里的5畝棉花改種為玉米、小麥。
執(zhí)著堅守,幸福生活漸露曙光
丈夫和父親,因為癱瘓常年不能出門,王秀蘭把家里唯一的電視機放在父母屋里,給丈夫買了臺收音機讓他解悶。
多年來,在王秀蘭的照顧下,丈夫和父親的病情逐漸穩(wěn)定,身體恢復良好。王秀蘭家里地里兩不耽誤,照顧丈夫和父親之余,她還在附近的快餐店打工。王秀蘭說:“俺的上班時間晚上七點半到凌晨一點半,不耽誤白天干活也不影響照顧病人。 ”雖然辛苦,可是看到一家人平平安安,王秀蘭很知足。
2011年,兒子結婚成家?,F(xiàn)在,兒子和兒媳都在外打工,有不錯的收入,小孫女已經兩周歲,年邁的母親也能幫忙照顧,全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。
□本報通訊員李靜王曼曼張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