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秀營展示自己的藏品。
唐代絞胎瓷片
宋代龍泉窯瓷片
清代青花瓷片
??? 寧津縣張大莊鎮(zhèn)小安村村民李秀營,收藏古陶瓷片近30年,藏品20余萬枚。但他并不滿足于對這些古陶瓷片的欣賞和擁有,而是以它們?yōu)檩d體,辦展覽、開培訓(xùn)班,讓小小瓷片承載起了普及文物法、宣傳德州歷史文化的大責任。
??? 李秀營與古陶瓷片結(jié)緣是在上世紀80年代,他帶領(lǐng)民工修河挖溝時,常常有瓷器或陶瓷碎片出土,由于它們一般都出自墓穴中,命運往往是“粉身碎骨”,因為在當?shù)亓鱾髦コ逇狻八樗槠桨病钡恼f法。有一次,他拿起瓷片仔細觀察,被上面精美的紋飾和釉色深深地吸引住了,讓他如醉如癡。
??? 收藏之初,他對鈞窯和汝窯瓷片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他發(fā)現(xiàn)汝窯瓷片釉層溫潤,由于選用瑪瑙作釉,形成了特殊色澤。他漸漸得沉醉于這些精美的瓷片之中。
?? 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多,李秀營漸漸對古陶瓷片的鑒別有了更多見解。于是就寫信給古陶瓷鑒賞專家趙青云,提出了用瓷器氣泡大小與散光點不同判斷窯口與年代的學(xué)術(shù)觀點。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趙青云的回信,對他的觀點給予了肯定。
??? 在專家的指導(dǎo)下,他的《關(guān)于汝窯、鈞窯古瓷的鑒定方法》《關(guān)于汝窯瓷的幾點看法》《關(guān)于哥窯瓷的鑒定問題》等論文相繼在《收藏》雜志上刊登。 2000年,他被德州市收藏協(xié)會選為理事,同年被中國收藏家協(xié)會吸收為會員。
??? 上世紀90年代,有一位農(nóng)民從坑塘中取土,挖出一只瓷碗,砸碎后扔到了一邊,李秀營正好路過將其撿回,與瓷器圖冊進行對照,驚奇得發(fā)現(xiàn)這只碗竟是一件珍貴的唐代瓷器。面對碎片他一臉的無奈和失落,這么珍貴的瓷器競?cè)槐粺o知者視為一只破碗給砸碎了,留給后代的只能是一塊塊殘片!從那時起,他便萌生了利用自己的所學(xué)和藏品傳播古瓷器知識、保護民間文物、普及文物法的想法。
??? 于是,他騰出一間房子,把多年來收藏的古陶瓷片按年代、窯口進行分類整理,為方便觀賞和教學(xué),他又在木板上釘上格子,把古陶瓷片放到上面,注明年代和類別,他的古陶瓷片展和普及文物法培訓(xùn)班就這樣誕生了。
??? 開始時大家并不認可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古玩收藏的升溫,李秀營的培訓(xùn)班開始火了起來,每到開課時就有100多人到他家參觀學(xué)習(xí)。 “今年我準備舉辦一個古陶瓷片標本展,讓這里能成為廣大古陶瓷片收藏愛好者學(xué)習(xí)、交流的一個平臺,使更多的人了解德州歷史文化、保護德州的陶瓷文物。 ”李秀營說。
□本報記者 井璐 本報通訊員 孫久生 宋立忠 王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