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李寬云
??? 鏊子是烙餅用的炊具。鏊子燒紅了,犯人光著腳在上面走是古代的一種酷刑,走過了,就能免去死刑。
??? 清朝末年的一天上午,武城縣衙前人山人海。上百名軍卒和衙役圍成一個大圓圈,圓圈中央架起了12只鐵鏊子。傳令官敲著銅鑼曉諭眾人:今天將有3名犯人被處以“走鏊子”之刑。
??? 9時許,行刑官宣布:第一名犯人“忤逆不教”,被判走4只鏊子。號令一下,眾衙役捧著炭火、干柴、麻油等物一擁齊上,霎時間,4只鏊子下面燃起了熊熊烈火。衙役把犯人從囚車內(nèi)架到鏊子前,脫去鞋襪,等待鏊子燒紅。犯人是一個年輕漢子,他看看燒紅的鏊子,把牙一咬,快步踏上去,“嚓嚓”兩聲,已邁過兩只鏊子。就在這一瞬間,腳板已被粘脫了一層皮,當(dāng)新鮮皮肉觸到第三只鏊子時,鉆心的疼痛倏地傳遍全身,他吼叫一聲,從鏊子上蹦了下來,抱著雙腳咬牙咧嘴。兩名衙役走過來,把他架進(jìn)囚車?yán)铩?BR>??? 第二名犯人也是一個小伙子,瘦高個,溜肩細(xì)腰。他以“欺兄奸嫂”之罪被判走6只鏊子。他被架到鏊子近前,兩只眼珠轉(zhuǎn)了轉(zhuǎn),站到了第一只鏊子上。一股熱浪夾著焦腥氣從腳底直竄頭頂,瘦高個晃頭擰肩地怪叫著,硬挺著沒動地方。但十幾秒鐘后,他忍不住了,拔腿向前跨去,就在這時,他的兩只腳板竟粘下一塊肉來。他一聲慘叫,滾落塵埃。
??? 第二名犯人慘叫著被拖進(jìn)囚車,這時第三輛囚車打開了,走出一名白白凈凈的少婦。行刑官宣布她以“謀害親夫罪”被判走12只鏊子。人群中一片嘩然,人們認(rèn)定:即使少婦不被燙死,也免不了落個遍體鱗傷再被砍頭。這時,剩余的6只鏊子都已經(jīng)點著了,刑場上濃煙彌漫。少婦毫不猶豫地站到了第一只鏊子上。在令人窒息的蒸烤中,她微微彎下身子,穩(wěn)住身形,眉頭擰成一個疙瘩。此時,刑場上變得靜寂無聲,人們目不轉(zhuǎn)睛地盯著少婦。經(jīng)歷了漫長的一分鐘的煎熬,少婦慢慢挺直了身子,顫巍巍地抬起了已經(jīng)發(fā)黑的腳板,堅定地向前邁去,一步、兩步……一步比一步穩(wěn)重,一步比一步快捷。在人們的目瞪口呆中,少婦走過了12只鏊子!人群沸騰了,衙役不等行刑官傳令,畢恭畢敬地把少婦的衣物送了過來。當(dāng)少婦被她的親人接回家時,浩浩蕩蕩的人群尾隨其后,經(jīng)久不散。
??? 此事成了方圓百里的特大新聞,少婦家里從此門庭若市。她不勝其擾,在一個風(fēng)雪之夜只身躲到百里之外的表姨家,靠著姨母一家的幫助,以紡織為生,深居簡出,絕口不提當(dāng)年之事。
??? 當(dāng)少婦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,有一天,表妹問她:“姐,人們都說你是神仙,我看不像。我一直想問:連男人都沒走下來的鏊子,你怎么能走下來呢?”老嫗淡淡地一笑說:“其實也沒什么,關(guān)鍵是要經(jīng)住起初那一燙。第一個人不懂,沒走下來,第二個人看明白了,但沒挺住;我明白那一燙連著我的生死,就咬牙挺過來了。 ”
??? 點評:小說結(jié)尾處老嫗講的道理,在不涉生死的時候,也往往關(guān)系著我們做事的成敗。
——邢慶杰(特約主持人)
??? (李寬云 生于1962年,山東省作協(xié)會員,現(xiàn)任古貝春集團(tuán)有限公司文化總監(jiān)。)